我们经常批判的一种现象就是,不加质疑,盲从盲信,各种伪科学,各种小道消息,各种谣言段子满天飞,都是这样的。 但是不是说,质疑精神,越多越好,越敏感越好。 这可能就涉及以前那个话题,从反反鸡汤谈过犹不及。 过度质疑,也成为一种互联网现象。 质疑,是基于自己的...
从纸媒时代开始,新年文章就是发稿的重头戏和金句的诞生地。 《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曾经流出无数金句,如“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些新年文章不仅能够强化已有形象,巩固老读者,而且能够讲述新变化,吸引新读者。 &...
2016年,新媒体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细分领域都已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大号。同时,内容过剩导致线上营销的红利正在衰减。 因此,许多大号的关注点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尤其是线下活动。新世相的“丢书大作战”、罗辑思维的“时间的朋友”等线下活动都成为了霸屏级的新媒...
行业发展前景好不好和个人发展好坏与否,没有直接关系。一个人的前景问题,决定因素由两个部分组成: 1.核心因素:是个人学习能力的问题,一个牛叉的人,在哪里都不会混的太差。 个人学习能力意味着: 目标:没有目标,就没办法分解目标,不能分解目标,就不知道自己应该...
最近,有两个事情很值得关注: 一个是在今日头条的冲击下,很多内容平台都在效仿张一鸣的理念,去掉或弱化编辑团队,学习兴趣推荐 + 鼓励自媒体提供内容的运营模式;另一件事是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其《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知识服务”这个概念,并宣称其“得到&rdquo...
去跟一些公司老板聊天,我常常听他们说这样的话:我们是一家结果导向的公司。可是后来观察他们公司的做事方法,其实并不是结果导向,而是方法导向。 什么叫方法导向呢?就是我们在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首先会确定这个任务的性质,然后就调用通常惯用的方法来开展工作。 比如在新媒体传播中,广...
昨天文章,很多内容来自于戴云杰童鞋的聊天记录,然后我对部分内容去搜索核实了一下,但发完之后,被指出依然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关于GPU与比特币挖矿的话题。 戴云杰同学昨天就批评我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今天我注意到有评论也有高手指出了这个问题。 发文章经常出错,被打脸,说实话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这也是...
解释一下什么是正确的话,什么是好话,什么只真话。 一个毫无经验和基础的朋友准备筹划创业,来问你市场前景和机会。 讲正确是这样的: 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只要解决好用户痛点,做好产品和服务,就一定有机会。 讲好话是这样的...
貌似今天是开工的好日子,有几个比较有良心一点的微信好友用红包向我表示了开工大吉。 其实在我心里,本没有太多的仪式感,过年过节期间照样开工,甚至可以说在我眼里并没有什么神圣的春节,并没有什么神圣的传统文化,并没有不休息就不是中国人。 但是年复一年,我又深感仪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所...
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这意味着你很可能不会一辈子只做一个事情,也不可能只在一个公司工作。你肯定会经历改行和跳槽。今天说说改行这个事儿。 绝大多数人是喜欢安逸的,不想在人生里经历太多的变化。即使有人自称喜欢变化,在遇到变化的时候也都会有退堂鼓,更想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改行,其实是个不小的变化,有的人...
春节过后是跳槽高峰,有心跳槽的人在犹豫不决。 要不要跳槽?如果是钱没给够,心委屈了,跳槽似乎有合适的理由。但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工资低了,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锚点,那么说钱没给够似乎也很难成为真正的理由。心里委屈也一样,是不是只是暂时的?或是自己过于敏感,需要一点同理心? 如果公司开空...
老规矩,说成绩的时候,都是我的朋友,说问题的时候,都是我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可能我比很多人出现的都早。 1998年本科毕业,去广州工作,第一份工,是个年营业额过亿的电信系统集成商,开始试用期1600,转正后工资涨到3000,这个已经是比较特殊的优待,因为同一批其他应届生转...
其实还是旧话重提,看某些大V的10万+,讲真一句,套路满满,但真的很有效呢。 今天剖析一个之前没有明确提及,但十分有效的套路,就是利用和煽动大众的天然正确心理。 什么是天然正确心理。 很小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家长是天然正确的,如果家长絮叨在单位,在社会中的事...
日前,腾讯正式推出“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系列服务,通过该平台,家长可以绑定子女的游戏账号、子女登录游戏及消费实时提醒、消费额度设置、游戏登录时段设置、一键禁止登录等。这件事唤起了我的一些和游戏相关的记忆。 我的有关少年时代的大部分记忆,都发生在大街上、楼宇间,脖子上挂着钥匙的无人看管的、无...
回想起来,我许多关于人生的错误看法都来自学校教育。我不太清楚今天的小孩子是什么情况,在我学生时代每个班都有五六十人,第一排的书桌紧紧抵着讲台,教室黑压压一片全是人头。既然人那么多,老师自然做不到因材施教,更不可能过问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学习进度。教育就像是食堂里的免费海菜汤,每个人都一模一样来一碗,你能捞上来多少全看个人的本事和运...
一、老师 春节,她给我发了个红包,写了「新年快乐,谢谢你!」。我并不认识她——微信上加了几千位小密圈用户,没敢领。 我回:「不用客气,新年快乐」。 她打了长长一段话:「我教英语。以前想开培训班,一想到场地、招生、竞争就头疼。看到小密...
这两年内容热了,写字都能赚到钱了。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不少名号,狼吞虎咽着从天而降的馅儿饼,一边数钱一边纳闷: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大家忽然都开始弄内容?为什么爬格子的忽然就遇到了春天? 2003年,我加入ChinaByte,一个IT垂直资讯网站。ChinaByte与当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新浪达成了内容授权协议,授权新...
前几天小密圈里有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 现在通货膨胀的厉害,投资什么比较好,这种,一般鸡汤的答案呢,很简单,投资学习,提升自己,价值最大。大V们最爱这么说,道理是杠杠的正确,然后以知识分享的名义去收割这波韭菜。 那我说了一个,政治上不正确的答案,做个人影响力。 其实,不说别人,我写公号,不也是做影响力么,...
三年前我在瑞友科技每周开管理会的时候,身边都是70后和60后,我是总裁扩大会议里最小的一个,算是被扩大出来的,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年轻。去年我在锤子科技开管理会的时候,会议室里多了很多80后,若干60后和大部分70后,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还不老。 今年来了极客邦,一眼望过去,大批的90后,我挑了个长相比较激进的帅小伙...
在微博问答上,有朋友问我分享和影响力的问题:「作为一个互联网人,互联网当然是安身立命之本,这个前提下互联网人的社会影响力和与其它领域的交流到底有多重要呢?(如果假设它是重要的话)」。 这个提问其实已经透露出一些质疑,过去类似的质疑也有,所以,说一下我的经历和感想,或许对别人也有启发。 ...